光盐财经

光盐财经

Share this post

光盐财经
光盐财经
英伟达已成弥赛亚

英伟达已成弥赛亚

这种股价垂直上涨的势头能否持续?我很怀疑。

Light & Salt Finance's avatar
Light & Salt Finance
Feb 23, 2024
∙ Paid

Share this post

光盐财经
光盐财经
英伟达已成弥赛亚
Share

读者旁友们:

提高财商|关注未来|管理风险

昨日推送发出之后,收到一封来信,是从事人工智能工作的读者发来的。

信中说道:要想在著名技术类公司从事人工智能的研发工作,现在雇主要求的学历起点是相关专业的博士,以及要有业界认可的学术文章和研究项目。

这与目前人工智能在股市上引起的狂热是吻合的,导致在这个赛道上奔跑的公司招人的要求水涨船高。

如前所述,我绝非这方面的技术人员,昨日的推送也只是为了提醒大家美国职场上科技类雇主热门需求的相关职业技能。我认为,掌握这部分的职业技能,获得市场认可的职业资格,对从事技术类工作的职业发展有较强助推作用 - 市场调查显示的薪资差异说明了这一点。

能做研发的,尤其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些最前沿领域研发的,人数占比少之又少,因此这个职业发展路径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金融界保险界也有做研发的,和产品经理还不是一回事,而是从数学、统计和精算的角度去设计相关产品。和其他行业的研发一样,人数极少,招聘要求也极高。

也许我因为并不了解其他行业的研发而产生了「the grass always look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fence」偏差,即我看自己这边的人和事儿更挑剔、总觉得另一个行业的人和事儿更好。

广义金融界的研发人员尽管都是学霸、学术尖子,但以我的经验来说,都不怎么受同事待见,因为从学术角度无法研发出爆款金融保险产品。他们被同事挑战的最常见问题 - 如果不是刁难的话,就是:“你觉得你研发的产品好,可以去市场上试着去卖卖,既卖得动又卖得火,才叫好。”

对此,有些直爽的研发人员的回怼则是:“术业有专攻,我负责研发,你负责销售。你卖不出去,是你没本事。”

一般话说到这个地步,耍嘴皮子没用了,就到了动手的时候,研发和营销在管理层面前互殴。由于后者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一般在老板面前都是得胜的。

人工智能貌似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势头太火了,出什么产品都不愁卖,尤其是芯片。

AI插图:英伟达已经被奉为弥赛亚。

优质信息|准确认知|理性决策|有效行动|良好结果

  • 邮件组订阅年费人民币价格为999元(微信或支付宝);

  • 通过官网用PayPal订阅价格为126美元;

  • 介绍新人在官网订购邮件组,注册时务必要写对推荐人/您的电邮地址。订阅成功后您的订阅期限顺延三十天。

播客地址:光盐财经

光盐财经油管频道

帮助一小撮华人|学习财经常识|提高财商险商|构筑风控防线|守卫财务安康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光盐财经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

Already a paid subscriber? Sign in
© 2025 解释系主任
Privacy ∙ Terms ∙ Collection notice
Start writingGet the app
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culture

Share